标题搜索
站内搜索
网站首页
书法篆刻
书法字帖
碑帖长卷
名家书法
书法资料
名家手迹
会员专栏
名家书法
>
二王书法
王羲之书太上玄元道德经册
晋右军王羲之书太上玄元道德经册,32.4×17.5㎝,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板桥校舍图书馆藏。王羲之(约303~361),字逸少。因官至右军将军,被世人称为王右军。琅邪临沂人。善草隶、八分、飞白、章行,其书自古以来评价甚高,被誉为书圣。太上玄元道德经为三国吴建衡二年(270)的写经。本...
晋代王羲之草书长者帖册
晉王羲之長者帖(右軍長者帖冊),臺北故宮博物院藏。 晉王羲之長者帖。荷華想已殘。處此過四夏。到彼亦屢。而獨不見其盛時。是亦可訝。豈亦有緣耶。 弊宇今歲植得千葉者數盆。亦便發花。相繼不絕。今已開廿餘枝矣。頗有可觀。恨不與長者同賞。相望雖不遠。披對邈未可期。伏紙可勝悵 惆耶。右軍此帖...
唐代怀仁剪字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卷
唐懷仁集聖教序卷,臺北故宮博物院藏。 釋文:(剪字集晉王羲之書)大唐三藏聖教序。太宗文皇帝製。蓋聞二儀有像。顯覆載以含生。四時無形。潛寒暑以化物。是以窺天鑑地。庸愚皆識其端。明陰洞陽。賢哲罕窮其數。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。以其有像也。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。以其無形也。...
王羲之草书《干呕帖》
王羲之草书《干呕帖》,天津博物馆藏。《干呕帖》,又名《如常帖》、《昨还帖》。纵14.1厘米,横26.4厘米,共4行36个字,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。国家一级文物。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。该帖笔意神采超逸,书风沉着劲健,曾刻录于《淳化阁帖》之中,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。 释文:足...
王羲之书法《丧乱得示二谢帖》
《丧乱得示二谢帖》是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,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。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本纸右端钤有日本桓武天皇(737-806)的"延历敕定"朱文印。原帖为卷子,现改装为轴,为"丧乱帖"、"二谢帖"和"得示帖"三通尺牍合装。2006年3月来上海博物馆展出。《丧乱帖》...
王羲之草书拓本《转佳帖》
王羲之草书拓本《转佳帖》。帖文大意为:您近来身体转好了吗?自立秋以来,我的健康状况欠佳,现在仍未康复。近来还很少食肉,经常吃面食,还是欠佳,仍旧疲因病苦。服散已久,如此也难以求得安泰。不能脱离世俗,却有非分的欲求,或许因此招致病苦弊害。...
智永集字《王羲之小楷誓墓文》
智永集字《王羲之小楷誓墓文》 宝晋斋帖明拓本,故宫博物院藏。隋僧智永集王右军书维永和十一年,三月癸卯朔,九日辛亥,小子羲之,敢告二尊之灵,羲之不天,夙遭闵凶,不蒙过庭之训,母兄鞠育,德渐庶几,遂因人乏,蒙国宠荣,进无忠孝之节。退违推贤之义,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,常恐斯 无...
王羲之行书欣赏《日月如驰帖》
王羲之行书欣赏《日月如驰帖》(大图),五行,35字。又称《日月帖》。褚遂良《右军书目》行书第十卷记载此帖首七字,并称“五行”,与此帖相合。《右军书记》亦著录此帖。《宝晋斋帖》、《大观帖》、《玉烟堂帖》收刻。此帖继《奄至帖》之後,书体风格一致,亦似墨迹本《频有哀祸帖》、《丧乱帖》。...
书圣王羲之草书《十七帖》含朱文释文(美国藏)
《十七帖》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,册页24.4x12.7厘米,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。属于“馆本”系统中的“缺十七行本”,为罕见精品拓本。本拓本摹刻传神,字画清晰,墨色均匀,每幅作品章法完美,同时含有朱文释文,诚为“宋拓十七帖”诸版本中的佼佼者。...
王献之行书拓本《余杭帖》3种
王献之行书拓本《余杭帖》,此帖又名《触事帖》,六行,五十一字。入刻《淳化阁帖》卷九。余杭乃东晋县名,属吴兴郡治下。第二行有“州将”一语,州将者,即州刺史之通称。但柬晋南朝时州刺史未必皆带军号,亦可通称州将。 王献之行书《触事帖》局部大图欣赏【释文】獻之白:思戀觸事彌至。獻...
王羲之行书集字碑《兴福寺半截碑》
王羲之行书《兴福寺半截碑》,明万历年间出土于陕西西安。因出土时此碑缺其上少半部,故俗称《半截碑》,也称《镇国大将军吴文碑》。此碑为兴福寺僧大雅集王羲之书,徐思忠等刻字,唐朝开元九年(721)立于长安。现在陕西省博物馆碑林。清代杨宾谓唐代集王书者有十八家,推《圣教》为第一,《兴福寺...
王羲之行书集字七言古诗21首
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行书集字七言古诗21首王逸少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,从小向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。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,博采众长,草书师法张芝,正书得力于钟繇。观摩学习“兼撮众法,备成一家”,达到了“贵越群品,古今莫二”的高度。...
明代董汉策刊《二王帖》王献之行草书帖
明代董汉策刊《二王帖》王献之行草书帖卷一、卷二下册,萬曆13年(1585)董漢策刊。董漢策,字朝獻,生卒年不詳,吳江松陵人(今屬江蘇)人。王獻之(344年-386年),字子敬,小名官奴,漢族,祖籍山東臨沂,生于會稽山陰(今浙江紹興),書聖王羲之第七子。東晉書法家、詩人、畫家、大臣...
上一页
跳页
下一页
书法欣赏 ©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-2
【电脑版】
【回到顶部】